圖源/米飯
我去沙漠追星星了。
2017 年就寫在備忘錄的 to do list ,5 年之後才輾轉實現。一個多月過去,現在回想起這趟行程仍舊歷歷在目滿是幸福,於我而言,這可能是一次近乎完美的徒步體驗。7 月末帶隊騰格裡沙漠。今年全國各地都遭遇極端高溫,從蒸籠般的成都抵達日最高溫不到 30℃ 的銀川時,竟有種在避暑的感覺。這並非錯覺,人的體感溫度和溼度有關,這或許是西北乾燥氣候帶來的唯一好處。
在銀川時天氣涼快到忍不住截圖炫耀
帶隊結束後一直奔赴在不同的地方趕不同的稿子,現在終於有時間來分享我關於沙漠的記憶。今天,請允許一個南方人在首次深入西北沙漠腹地之後與你分享這 9 個真切的收穫與感受。
或許沒有人意識到我們正在失去星空。
隊員六六去完騰格裡沙漠之後回來在群裡發出感慨:“以前抬頭就能看⻅的星空,現在要去很遠的地方才能看到。”
圖源/Lily
是的,在城市光汙染嚴重的今天,人們抬頭仰望天空,大多數情況下是霧濛濛的一片,或是偶爾也會見到幾顆零星,不過那種頭頂璀璨星河滿目漫天繁星的景象幾不可⻅。
隨著光汙染的日益擴大和嚴重,人類已經開始像保護野生動物一樣劃定星空保護區,自 2019 年新西蘭的特卡波小鎮獲得聯合國首個認證的“國際黑暗天空保護區”起,保護天空不受光汙染已經走上了一條必須且不可逆的道路。截止 2021 年 5 月份更新,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已經增至 273 個。
這些暗夜保護地許多都成為了當地乃至世界級的觀星聖地。追逐星空很難,但也很簡單——遠離人類城市即可。
寧夏被稱作“星星的故鄉”。
深居西北內陸高原、高原與山地交錯、沙漠與沙地相圍的寧夏,綜合雲量、光汙染、能見度、大氣視寧度、人體舒適度等維度考量後,被認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絕佳觀星地之一,寧夏文旅順勢而上,開始大力發展“星空旅遊業”。
圖源/卡西
事實上,國內觀測浩瀚星空的地方不少,比如位於青藏高原構架的西藏、川西等地,但將星空旅行作為產業的,寧夏是第一個。西靠騰格裡沙漠、北接烏蘭布和沙漠、東臨毛烏素沙漠幾乎被沙漠包圍的寧夏,有著豐富的沙漠資源。沙漠,是天然的觀星聖地。
圖源/Lily
被稱為“生命禁區”的沙漠就像一道天然屏障隔絕了人類頻繁活動的可能。而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裡沙漠,就因沙漠星空而璀璨。
儘管騰格裡沙漠大部分的區域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但距離更近、交通更便利以及彼此互相成就的,是隔賀蘭山與騰格裡沙漠接壤的寧夏。
關於西北貧瘠土地的第一印象,來自於賀蘭山。
要從銀川進入騰格裡沙漠,就一定會繞賀蘭山而過。大巴車從銀川駛離逐漸向賀蘭山脈的東南邊緣靠近,岩石裸露、植被稀疏的賀蘭山就映入眼簾。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真禿啊,這是我看到賀蘭山第一眼的想法。對這片土地的憐憫之情,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位於寧夏和內蒙古交界處的賀蘭山是兩個自治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同時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的分界線、中國 200 毫米等降水量線,賀蘭山的海拔僅 2000-3000 多米,其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寧夏與內蒙古的共同最高峰。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可以說,賀蘭山是寧夏黃河平原的生命之山。賀蘭山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遏制住騰格裡沙漠的東移,如果不是賀蘭山橫亙於此,銀川平原也不復存在,也無法成為如今盛產大米、西瓜、蘋果、枸杞的“塞上江南”。
賀蘭山有一條被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越野線路之一”的虎克之路。
2014 年虎克之路橫空出世驚豔世界,現在已經與美國 Rubicon Trail(盧比肯小道)、Moab(摩崖)等世界級的越野聖地並駕齊驅,並稱為全球三大越野聖地。
圖源/IG@hooketrail
如今的虎克之路已經升級為虎克越野公園,開發出了 51 條騎車攀巖/越野線路、8 條山地自行車越野線路、8 條越野摩托車 UTV/ATV 線路以及若干條徒步登山、越野跑、速降自行車等線路,是無數越野迷心中充滿神聖與情懷的存在。
以上都是在路過賀蘭山時,因山體上醒目的四個大字——“虎克之路” ,而新拓寬的知識點。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沙漠裡的生命,都是頑強的代名詞。從沙漠邊緣深入腹地,從植被稀疏得可憐到寸草不生,隨處可見甲殼蟲的屍體、枯死的低矮灌木,那些枯死的灌木有著白色的莖幹,在沙漠中遠遠望去,就像是森森白骨,在無聲地訴說著這片土地的乾旱。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駱駝是唯一可以長途穿越沙漠的動物,被譽為“沙漠之舟”。它們曾經用自己寬大的腳掌踩出了一條東起長安、西至羅馬的“絲綢之路”。在大部分時間,荒漠牧草貧乏,夏秋抓膘之際駱駝會大範圍遊走覓食,將能量儲蓄在駝峰和內臟脂肪中。駱駝馱重 100 公斤每走 1 公里消耗的熱能僅為馬的三分之一。同時駱駝十分耐渴,一旦找到水源可一次飲水 40-50 公斤水,蓄水能力也非常強悍。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在騰格裡沙漠中,我們也體驗了一次駱駝騎行。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圖源/卡西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發出瞭如下疑問:為什麼有些駱駝的駝峰是耷拉下來的?其實那是儲存在駝峰中的脂肪被消耗得差不多的表現。
為什麼駱駝總是半跪著休息?駱駝休息和載人載物時,都會以肘、胸和後膝的墊地而臥跪,這是為了避免灼傷身體。
總之,駱駝是一種值得讓人尊敬的動物。
沙漠星空,是宇宙的終極浪漫。
康德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燦爛星空。而騰格裡沙漠的星空,就是康德筆下的樣子。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在空曠廣袤的沙漠中,四周靜得只剩下風,在沙漠的每個晚上,我都會躺在柔軟的沙粒上,仰望星空,那種感覺非常奇妙,就像同時被深邃的黑夜和閃爍的星海包裹,靈魂在外太空遨遊,當我凝視黑暗的時候,黑暗也凝視著我。
盯著天空看久了會變得遲鈍,一顆流星意外地劃過天空,沒得及許願,但沒關係,看流星的願望已經滿足了。
如果風有形狀的話,那就是沙漠的形狀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沙漠是風積地貌,它隨心所欲地將沙堆積成沙丘,或者微拂成波浪般的褶皺。大大小小的沙丘有著連綿的曲線,如德芙般絲滑, 又如少女般溫柔。
我們在沙漠遭遇沙塵暴了
夜裡,沙漠溫度降下來,有風,但不大,可以用微風習習來形容,在沙漠腹地露營的每個晚上,銀河劃過蒼穹星空閃爍如鑽,浪漫和舒適,是行程前幾晚的美好狀態。當我們以為這種好天氣和好運會持續到整個行程結束時,猝不及防地得到了大自然的一個小小教訓。行程的最後一晚,本該是一場沙漠篝火晚會,隊員結束一天的行程剛把帳篷搭好準備吃晚飯,此時突然狂風大作,遠處沙脊線上的沙子被風吹得像流水一樣飄散,沙子被風捲起來,能見度迅速降低,而大部分剛搭好的帳篷全被吹翻,有些隊員只能靠體重躺在帳篷上來壓住帳篷不被吹跑,有些人在把行李箱提出來壓在帳篷上,總之沙子翻飛衣物四散,到處都在尖叫,整個場面一度十分狼狽。
圖源/卡西
沙漠露營和山地不同,在山裡可以把地釘牢牢地固定在土裡,但是在鬆軟流動的沙漠不行,如何固定帳篷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在沙漠露營的第一晚,領隊們會在搭帳篷前傳授紮營技巧:——沙漠無法用地釘固定帳篷,但可以因地制宜巧用沙子,四周外帳的裙邊正常向外拉開,然後用厚厚的沙子將裙邊埋起來,這樣搭出來的帳篷的才能抵抗大風大雨。
顯然隊員們掉以輕心了。
想必這一堂自然教育課上得非常生動——任何時候都需要對大自然保有敬畏之心。
小孩子對玩沙有天然的熱愛
正值暑期,親子出行尤為火熱,我們這一期的騰格裡沙漠迎來了30 多名隊員,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孩子。最小的兩個分別是 3 歲半的普洱和 4 歲的土豆,其他的小隊員多集中在 6-12 歲。
3歲半的普洱。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4歲的土豆。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圖源/卡西
騰格裡沙漠其中三天將近 40 公里的徒步行程,最小的兩個孩子儘管隨時都在喊累,但除了要牽之外也都在鼓勵中和大人一樣走完了全程。普洱的爸爸是個老戶外了,2 歲半就帶著普洱參加呼倫貝爾徒步線,3 歲半又帶到騰格裡沙漠來拉練,談及普洱的名字來源,除了因為爸爸愛和普洱茶之外,也寄託著父親對兒子的期待是“做個普通兒子就好”。連名字起得都這麼反內卷。這深深觸動了我。4 歲的土豆是第一次參加徒步,土豆的哥哥叫毛豆,今年 6 歲,土豆還有個在襁褓中的弟弟叫綠豆。媽媽在家帶娃,爸爸一個人牽著兩個豆。
圖源/卡西
小孩子對玩沙有天然的熱愛,土豆和毛豆尤甚,每次徒步中途休息,兩個豆都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一頭扎進沙裡。
毛豆和土豆。圖源/卡西
土豆很好笑,每走幾步就要喊累,喊完也不管是不是休息時間,立刻就要妖嬈地坐下。 一開始還黏著爸爸必須要牽,當我第一次試圖照顧土豆時,土豆怕生不願意,後來偶然被我牽著徒步一次後,後面幾天都開始等我主動來牽我的手。
勉強有點欣慰。行程結束後分享圖片,總有被沙漠風景吸引但又充滿顧慮的人,之後但凡是有人擔憂地問我“我是個小白,不知道在騰格裡沙漠走不走得下來”這種問題時,我都要以“你不會連個 3 歲半的孩子都比不上吧?”這樣的年齡尺度犀利反問。除了普洱和毛豆,孩子們的毅力和表現都讓人刮目相看,當然也有缺乏鍛鍊的孩子會一路走一路哭。玩戶外的家長大概率都會將孩子培養成“戶二代”。但希望更多家長能意識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圖源/跟隊攝影師-米飯
最後,
沙漠從不單調乏味,乏味的是人類本身
「 人這一生,一定要去一趟沙漠」
去熱愛沙漠吧,
沙漠永遠值得。
—
徒步中國東部輕戶外丨線路策劃卡西丨撰文見標註丨圖源本文圖片均來源於往期騰格里徒步領隊及隊員
在此致謝
歡迎關注
視頻號【他山之影】
⛰️
行文同款路線
✨
騰格裡沙漠·徒步
報名通道
點擊👆 圖片即可跳轉詳情
活動諮詢
長按👆 圖片 ,識別並添加微信諮詢
延伸閱讀:關於沙漠的這幾個秘密,走完騰格里才知道!遊記|穿越騰格裡沙漠,去感受星辰之下,大漠之上去沙漠嗎?和親妹反目成仇的那種遊記 | Escape from ordinary--騰格裡沙漠奇幻之旅
徒步好似“放流刑”,我為什麼還要去?
遊記|穿越騰格裡沙漠,去感受星辰之下,大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