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性较低
在别人眼里,歌德似乎是个纨绔子弟。他身着奇装异服、自信而傲慢、谈吐机智泼辣、似乎对一切都感兴趣或怀着不满,常常出没于当地上流社会的沙龙。一位朋友长歌德10岁,他曾尽力教给歌德待人接物的方法,抑制他的刚愎自用,使他严于律己。
歌德自述,“通常我获得别人的好感,但不能博得他们的称赞。我大抵不是太活泼就是太沉静,不是近于躁急就是倔强,视乎我应付的人是我所喜欢或厌恶者而定,因此,我纵被视为蛮有希望的青年,但又同时被目为奇特。”
冒险倾向较高
每当创造力不足时,歌德总会逃离出自己熟悉的环境,去陌生地方探索一番。途中经过幽暗、僻静的地方时,譬如晚上阴森的寺院、坟场,歌德一概漠视。
开放性较高
歌德自述,“我具有一个理论的而又实际的头脑,对于种种事物的论述虽不了解它们是怎么样,也较能知道它们应该怎么样,虽没有进行真正的哲学思维,但有时也意外地洞中肯綮,此外,我还有容易领悟的能力,他人的意见只要不与自己的信念正相反,我便欣然接纳。”
少年时,歌德就开始广泛涉猎当时的文学名著和通俗故事,像《变形记》《鲁滨逊飘流记》《斐尔逊堡岛》等一些想象丰富的著作都为他所喜爱。除了读书和练习写作,小歌德还经常在法兰克福各处自由自在地漫步。
成年之后,歌德涉猎更为广泛,古代炼丹术、民俗、植物学、矿物学都有过钻研。他在远足时曾收集古老的民歌和童话故事,繁忙的公务旅行总带给他双份收获,他不仅深入地做社会实践,而且由涉及社会现象的思想把他引向对自然界生命的永恒变化的观察和研究。他力图根据经验透过感觉来把握本质,通过综合和比较各种现象而作出概括。
1784年,由于人的颚间骨的发现又成为人类学家。在他写的那篇关于骨骼的论文中,他以一种全新的思路考察人与动物的关系,即超越任何体系之外,从现象与现象之中找寻统一性的办法。这自然会招致墨守成规的学术界的反对。只是在事隔一个世纪以后,世人才把这种反对转变为对其科学预见才能的惊异。
尽责性较高
学英语时,歌德为了增加学习兴趣,便虚构了一篇讲六七个兄弟姊妹的小说;用英文写信;一个兄弟在马赛,自然用法文;用意大为了使小说逼真,歌德又认真学习了人物居留地方的地理、风俗和人情世态。这样,他很快知道了自己在学识和创作技巧上缺乏什么,而得以不断拓宽知识面。为了写好犹太人的德语,歌德认为懂希伯来文可不行。在本市中学校长阿布勒喜特的帮助下,他竟真的攻克了希伯来文 ,从而转入对《圣经》、对神话学、对游牧民族的历史及原始生活的深入研究,增长了历史和宗教知识。
比较外向
大学期间(1765年10月1日),歌德在寄给家人的信里如此叙述:“我在这儿颇出风头!——但没到招摇的程度。我也不想这样——我要有点办法才能自如地应付这种繁忙的生活。这阵子聚会、音乐会、喜剧、请客、晚宴、乘车旅行等活动真不少。哈,真有意思。好是好,但也真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