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母骡鸭正常与静脉肝肝脂肪变性发展:为 “鹅肝” 生产提供关键依据
《animal》:Development of hepatic steatosis in normal and veinous livers of overfed female mule ducks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来源:animal 4
编辑推荐:
在 “鹅肝” 生产中,雄性骡鸭苗短缺使母骡鸭受关注,但部分母骡鸭肝脏有静脉网络影响产品外观。研究人员对比其正常与静脉肝肝脂肪变性发展,发现差异小。这为母骡鸭用于 “鹅肝” 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在美食世界里,法国的 “鹅肝” 可谓声名远扬,它是法国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鹅肝” 的诞生,源于对鸭进行过饲,让其肝脏产生大量脂质并储存,从而实现肝脏的肥大和增肥。然而,近年来全球家禽业遭遇了一系列禽流感危机,这使得鸭苗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尤其是在法国,用于 “鹅肝” 生产的雄性骡鸭苗更是供不应求。
以往,雄性骡鸭因体重方面的性别优势,成为 “鹅肝” 生产的首选。相比之下,雌性骡鸭不仅更难饲养和过饲,而且 20%-40% 的雌性骡鸭肝脏表面有发达的静脉网络,这使得其肝脏外观不佳,消费者和加工商对此都不太青睐。尽管如此,由于雄性鸭苗的短缺,雌性骡鸭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之前,虽然有研究表明雄性和雌性骡鸭在过饲后发展肝脂肪变性的能力相似,但对于雌性骡鸭肝脏表面静脉网络这一特殊问题,以及有、无此特征的雌性骡鸭在过饲期间肝脂肪变性的发展情况,人们知之甚少。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重要研究。研究人员饲养了约 500 只雌性骡鸭,在其 12 周龄时,选取部分鸭子宰杀作为参考组,之后对剩余鸭子进行 21 餐的过饲。在过饲过程中,分别在第 8 餐、第 16 餐和第 21 餐时宰杀部分鸭子,获取肝脏样本进行研究。研究涉及肝脏重量、粗生化成分、氧化状态、组织学、基因表达等多个方面的检测分析。
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关键技术方法。在样本采集方面,严格按照标准商业实践饲养鸭子,在特定时间点随机选取鸭子宰杀,获取肝脏样本,并分为 “静脉” 组和 “正常” 组。在检测分析中,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如测定干物质(DM)、总脂质、总蛋白、羟脯氨酸(OH-Pro)含量,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通过 ELISA 测试量化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和缺氧诱导因子 2α(HIF2α)水平,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并评分,提取 RNA 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等。
研究结果
肝脏外观特征比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约 25%-30% 的雌性骡鸭肝脏有静脉网络,这表明该特征可能与遗传有关,而非过饲导致。
肝脏重量与脂质变化:过饲使所有鸭子肝脏重量显著增加,从约 125g 增至 525g,且静脉肝和正常肝重量无明显差异。同时,肝脏脂质含量从 6% 大幅提升至约 60%,两组肝脏脂质含量在过饲前后相似。
肝脏其他成分变化:过饲期间,两组肝脏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下降。此外,静脉肝和正常肝的总 OH-Pro 含量变化相似,在过饲后期显著增加,这意味着肝脏发生了纤维化。
组织学评分结果:过饲前,所有肝细胞的组织学评分均为 0。过饲期间,脂质在肝细胞中逐渐积累,静脉肝和正常肝的组织学评分均增加,过饲结束时,两组评分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静脉肝评分略高,与脂质含量情况相符。
缺氧诱导因子变化:过饲使正常肝和静脉肝的 HIF1α 和 HIF2α 水平显著升高,这表明在过饲期间,无论肝脏是否有静脉网络,都处于逐渐缺氧的状态。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变化:SOD 活性在过饲期间显著增加,而 CAT 活性下降,导致 CAT/SOD 比值显著降低。同时,GSH 和 GSSG 浓度在过饲前后均下降,这些都表明过饲诱导了氧化应激。
基因表达差异:在参与各种代谢途径的基因中,多数基因的转录水平受过饲餐数影响,而与肝脏类型无关。不过,Hk1 和 Scd1 基因的表达受餐数和肝脏类型的交互作用影响。例如,Hk1 基因在正常肝中转录水平下降,在静脉肝中先升后降;Scd1 基因在静脉肝中更早出现转录水平的显著增加。
研究结论与讨论
综合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除了某些基因活性外,雌性骡鸭正常肝和静脉肝在过饲诱导的肝脂肪变性发展方面差异较小。这意味着从生理角度来看,雌性骡鸭和雄性骡鸭一样有能力发展 “鹅肝”。然而,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部分雌性骡鸭肝脏表面明显的静脉网络给加工商带来了挑战。由于该特征在过饲前后比例相似,因此更可能源于遗传因素。如果雌性骡鸭过饲成为常态,后续还需进一步研究雄性和雌性骡鸭的肝脏血管生成情况,评估这一解剖特征的利弊。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animal》上,它为 “鹅肝” 生产中雌性骡鸭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在面对鸭苗短缺问题时做出更科学的决策,同时也为后续深入研究肝脏脂肪变性机制以及动物遗传特征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