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老驥伏櫪
注 音ㄌㄠˇ ㄐㄧˋ ㄈㄨˊ ㄌㄧˋ
漢語拼音lǎo jì fú lì
釋 義年紀已大的良馬伏在馬槽邊,仍想奔跑千里的路程。比喻人雖年老,仍懷雄心壯志。#語本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
△「老當益壯」
典 源#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據《宋書.卷二一.樂志三》引)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驥1>老伏櫪2>,志在千里;烈士暮年3>,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解〕
驥:音ㄐㄧˋ,千里馬。
櫪:音ㄌㄧˋ,馬槽,泛指馬房。
暮年:老年。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書.卷二三.樂志下》
典故說明「老驥伏櫪」出自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其中詩句說:「驥老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千里馬雖然老了,伏在馬槽邊,仍然想奔跑千里的路程,來襯托積極於建立功業的人雖然年老,但雄壯豪邁的志向並未消失。後來「老驥伏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雖年老,仍懷雄心壯志。
書 證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張樞密子功,紹興末還朝,已近八十,其辭免及謝表皆以屬予。有一表用『飛龍在天』對『老驥伏櫪』,公皇恐,語周子充左史,託言于予,易此二句。」
宋.陸游〈聞虜亂有感〉詩:「羞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魚過河泣。」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王處仲賞詠『老驥伏櫪』之語,至以如意擊唾壺為節,唾壺盡缺。即玄德悲髀肉生意也。」
清.丘逢甲〈放歌與陳伯貞〉詩:「南飛烏鵲棲無枝,老驥伏櫪悲鳴時。」
用法說明語義說明比喻人雖年老,仍懷雄心壯志。
使用類別用在「老而不休」的表述上。
例句
王老一頭銀髮,仍然活躍於商場中,真是老驥伏櫪,不服老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爺爺雖然已退休,還準備去環遊世界一周呢!「人生七十才開始」,這句話頗有老驥伏櫪,仍想有一番作為的意味!已屆七十高齡的登山家打算向這座高山挑戰,老驥伏櫪之心,令人欽佩。老王常自稱是老驥伏櫪,雖然已經退休,仍去當義工,為社會貢獻心力。
辨 識近義成語老馬嘶風、老當益壯、壯心不已反義成語尸居餘氣
參考詞語伏櫪驥
ㄈㄨˊ ㄌㄧˋ ㄐㄧˋ
fú lì jì
猶「老驥伏櫪」。見「老驥伏櫪」條。
宋.陸游〈感興〉詩:「離堆太史公,青蓮老先生。悲鳴伏櫪驥,蹭蹬失水鯨。」
清.歸莊〈哭萬年少〉詩五首之二:「相彼伏櫪驥,遇時猶馳驟,悲哉負壯心,沒身無所就!」
驥伏櫪
ㄐㄧˋ ㄈㄨˊ ㄌㄧˋ
jì fú lì
猶「老驥伏櫪」。見「老驥伏櫪」條。
宋.陸游〈百歲〉詩:「壯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懷狐首丘。」
驥老伏櫪
ㄐㄧˋ ㄌㄠˇ ㄈㄨˊ ㄌㄧˋ
jì lǎo fú lì
猶「老驥伏櫪」。見「老驥伏櫪」條。
《宋書.卷二一.樂志》引三國魏.武帝〈步出夏門行〉:「驥老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源)